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资讯详情

四川:育苗种花全自动 一个农民干40个人的活

来源: 成都日报 作者: 日期: 2010-7-29 15:38:04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南起青城山镇、北至向峨乡,龙门山麓都江堰段满目疮痍。两年过去,还是这一片土地,翠月湖镇食用菌生产基地、石羊镇粮食-川芎特色产业示范带、柳街镇草本花卉示范基地、向峨乡茶文化农家体验园及猕猴桃生产基地……在上海的援助下,涵盖以彭青线为重点的“四横三纵”骨干道路两侧各1000米范围的基本农田,13个基地共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已经染绿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项目涉及都江堰全市12个乡镇19万农村人口,近5成农民从中受益。位于崇义镇的500亩都江堰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都江堰市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的核心区。

中国园林网7月29日消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南起青城山镇、北至向峨乡,龙门山麓都江堰段满目疮痍。两年过去,还是这一片土地,翠月湖镇食用菌生产基地、石羊镇粮食-川芎特色产业示范带、柳街镇草本花卉示范基地、向峨乡茶文化农家体验园及猕猴桃生产基地……在上海的援助下,涵盖以彭青线为重点的“四横三纵”骨干道路两侧各1000米范围的基本农田,13个基地共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已经染绿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项目涉及都江堰全市12个乡镇19万农村人口,近5成农民从中受益。位于崇义镇的500亩都江堰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都江堰市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的核心区。

上海援资5亿元

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都江堰市扶贫办主任、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徐兵介绍,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共13个子项目,上海援建资金共投入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基地、林盘整治、农产品物流设施4大类。“一个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的都江堰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已基本成型。”徐兵说,项目将成灾后重建的样板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川沪两地的合作基地、农民持续增收的基地。

高校参与规划设计

保证项目具有高技术水平

据悉,针对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项目涉及面广、建设内容丰富的特点,都江堰农村投资担保公司提前启动了项目前期的测绘、勘察,为项目实施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委托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保证了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采取勘察一批、招标一批的分批次、分梯队推进的办法,项目成熟一部分开工一部分,加快了项目推进。其中,位于崇义镇的都江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的核心示范项目,占地500亩,投入援建资金3100万元,并引入了上海孙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都江堰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成立运营公司,共同从事工厂化育苗、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优质水稻引种示范、优质蔬菜、花卉种植示范和休闲农业等内容。

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带动受灾农户增产增收

作为都江堰市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崇义镇500亩都江堰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具备种子种苗、优质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农业科技服务及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对接的桥梁;搭建了产学研平台、农业产业化经营平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三个平台,集优质农产品示范、展示、培育和新品种、新技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该园区把现代农业的最新技术和经营理念引入了都江堰地区,初步建立了工厂化农业产业园区,为周边农村提供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带动周边受灾农户增产增收。

高科技运用

农业生产轻松惬意

既然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那么,走进这里,眼前的种植情景让你感受到与传统农业种植的迥然区别,高高的大棚,全自动化的培育装置,国内最先进的克隆设备,农学院毕业的园区总经理助理张文波告诉记者:“高科技化的农业,相比传统的种植方式,一个农民每天最多可以干40个人的活。”

电脑自动化控制

3个工人照看5000平方米花卉大棚

7月8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层高超过6米、5000平方米花卉温室大棚里,数千盆蝴蝶兰、仙客来鲜艳夺目,38岁的海云村村民王桂枝正在棚里忙活着。她和另两名女工负责照看这个温室大棚。

电脑控制温度湿度,工人只需播种、修剪……每天早上走进花卉温室,王桂枝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安置在温室大门左侧的温湿度传感器,看温室温度是否正常,“全是电脑自动化控制,当温度低于20℃时,电脑会控制加热器工作,而高于29℃时,电脑会控制风扇类降温设备运作。过湿和高温都会导致花小色浅。”看到记者诧异的眼神,王桂枝腼腆地笑了,“我以前也想不到自己能懂这么多。”

地震前,王桂枝在成都一家皮鞋厂打工;震后,转去一家防盗门厂。几个月前,她主动跳槽,在家门口当起了“护花使者”。“平时工作很零碎,浇水,剪枯叶,亮花心……”王桂枝小心翼翼地拨弄着一盆仙客来,“不过干活很轻松,因为温度、湿度全由计算机控制完成,我们就是负责播种、修剪等简单活路。”

王桂枝家的5亩田全部流转了,每年可获得近万元收入。灾后重建一年多来,她的日子越过越舒坦。“每天上班只需步行5分钟,一天能挣30多元。”鲜花丛中,王桂枝一脸灿烂笑容。

不明白就点“农务通”

不仅图文并茂还有四川话介绍

早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年初刚起步时,海云村和大桥村的几十个村民就在这里找到了新岗位,50岁的陈泽琴是其中之一。记者在蔬菜塑料大棚见到她时,陈泽琴正在摆弄一件高科技“新武器”——如烟盒大小,触摸屏占据大半空间,下面印着3个小字“农务通”。

“在田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只要问它,马上开处方,相当于一台小电脑。”陈泽琴给记者现场演示了一番,先点击“农技”,根据屏幕显示的栏目,一步步点击,最后选中《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一篇1000多字的规范用药的文章便显示在屏幕上。“往年碰到病虫害,就知道赶紧打农药,现在明白了,农药不能乱打。”她乐呵呵地说,“农务通有农务、农技、农法三项内容,能学到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知识。”

张文波要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部分村民,他们能看图识字,用什么种子、施多少肥,直接点击随时查询;蔬菜上市时,还能了解市场行情、产品收购等信息,销售难度大大降低;对于不认字的部分村民,我们就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 他告诉记者,来自上海的软件开发人员还为“农务通”增添了语音提示功能,设3种方言——普通话、四川话和上海话,图文并茂,还能听方言,亲切而有趣。

科研展示基地

成效如何农民看得见

通过建设园区,打造出“一个品牌、两座桥梁、三个平台、四个基地”,即:塑造一个都江堰农业品牌,构筑都江堰园区与孙桥园区、都江堰农业与上海农业对接的两个桥梁,搭建产学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三个平台,建设优质农产品培育、生产和展示、工厂化农业生产和科普教育休闲四个基地。

对当地种田农民而言

看着基地种的作物安心买种苗

凉爽的房间里,一台长长的机器上,随着一根链条的带动,一大堆营养土和着种子,装进一张张种苗培育盘。“这个是全自动播种机,机器运行中,只要4个人随时检查就可以了,每天至少可育种2000盘,而一盘苗好后就可栽种两三亩地。”张文波对记者说。

“装盘机、压孔打孔机、多层育苗车……”对于全自动播种机上的装置,在这里务工的崇义镇大桥村5组村民向忠君已经了然于心。“这个机器太先进了,操作起来又简单,它每天干的活,要抵好几百个人。育苗的成活率也非常高,可以达到99%,而传统方式培育成活率最多70%。”

每天育出那么多种苗,基地消化得了吗?“不,我们的种苗主要以成本价卖给都江堰当地的农民。”张文波对记者说,通过规模化育苗,实现了专业化,而且,育苗就像带小孩一样,对农民而言,是相当麻烦的事情,但通过基地高科技手段,就变得相当简单。

都江堰的农民愿意买基地里的种苗吗?“当然,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式育苗本身就节约大量成本,而且是以成本价销售,农民何乐而不为呢?”而记者了解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基地的种苗都是优良品种,农民种植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基地里,大棚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地里布满了水稻、海椒、豇豆……张文波说:“这些都是种植起给农民看的,眼见为实,基地卖出的种苗如何,看看基地里的相应种植就知道了,而且,农民也少了买假种子之苦。当然,通过这种展示,让农民接受我们的先进种植和管理方法。”

对农业研究机构而言

这里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好渠道

记者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访时,正巧碰上了前来这里洽谈合作业务的成都市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张建军,他说:“这里是我们研究成果转化的最好渠道。”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成了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成都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实践和成果转化基地。“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这里有目前全国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农业高校的学生也都愿意到这里来实践学习,成都周边稍成规模的农业基地也都到我们这里来学习、考察,而且有很多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张文波说。


对于很多农业研究机构而言,则将这里建立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对科研院所而言,推广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比研究这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往往更多。恰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你想,科研院所拿着新研究出来的成果,向农民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农民没有看到,凭什么买你的呢?好,我们这里就提供了一个示范基地,把好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是骆驼是马,一看就明了。眼见为实,农民很容易接受。”

“相比其他的农业种植基地,我们这里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开放式的,我们这里自身不需要赚多少钱,而主要搭建桥梁,将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带动都江堰本地农民致富,实现了一举多得。这也是援建工作的最高境界——增强受援地方的造血功能。”

推荐阅读:

山东宁津:突出地域特色 推进特色农机发展

两位韩国当代艺术家雕塑作品在香港展出

石材行业面对金融危机 电子商务好途径

中国石材产业弹力强 以适应国际市场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叶玉娇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浙ICP备19043241号-2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