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资讯详情

解读孔子铜像与马丁雕像:孔子只为权势者设想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安立志 日期: 2016-8-23 11:12:57
孔子出现在中国的政治中心,似乎与执政党的政治哲学格格不入。毛泽东就以批孔著称,如果不考虑复杂的政治因素,单就文化批判的角度而言,毛泽东在批林批孔中关于“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的意见,“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的看法,仍然有着时代意义……

孔子像,在国家博物馆前广场

中国园林网8月23日消息:孔子出现在中国的政治中心,似乎与执政党的政治哲学格格不入。毛泽东就以批孔著称,如果不考虑复杂的政治因素,单就文化批判的角度而言,毛泽东在批林批孔中关于“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的意见,“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的看法,仍然有着时代意义。

2011年春节前后,两尊巨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1月11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门,竖起了一座孔子铜像,高9.5米。2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竖起了马丁·路德·金(以下简称马丁)的雕像,高30英尺。

两者并非有意为之,却颇多巧合。在时间上,两座人像的竖立前后只有一月之差。在人选上,对所在国的国民来说,两位都是名人。在中国,为什么是孔子,在美国,为什么是马丁,看来都进行了精心选择。在位置上,两座人像都竖立在国家的政治中心,这样的举措显然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目的上,都是为了弘扬国家的文化传统。孔子铜像的竖立,据说是为了弘扬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而马丁雕像的竖立,标志着美国黑人的梦想终于成真。

然而我以为,二者的区别才是根本性的。

首先是功能的不同,一个旨在批判,一个重在维护。马丁·路德·金是现行体制的反对者,他作为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领导了非裔美国人争取民权的运动,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结束了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他在闻名于世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中指出:“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他批评政府:“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些公民拖欠着这张期票。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一张盖着‘资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他还警告说:“在黑人得到公民权之前,美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与马丁的社会功能截然相反,孔子始终被历代统治者当作封建体制的维护者。在中国历史上,至少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孔子就已成为封建王朝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建设性”,至少不喜欢批判性,孔子就是一个以提“建设性意见”为职业的典型。按鲁迅的话说,孔子也曾为推销他的“产品”,低三下四地奔走于各国君主门下。然而,他那套方法,“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这也正是为什么孔子往往为统治者所欣赏、所推崇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奴役与解放,体现的是取向的不同。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二者价值与信仰的分析。孔子所追慕的价值与信仰是什么,或曰他曾提供过哪些治国之术呢?简单地说,孔子主要的政治追求,就是建立和维护以“三纲五常”为标志的统治秩序,而其理论基点,经过历代门徒不断阐释与演绎,已成为今天的儒学或被扭曲了的“国学”的基本内容。如“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等等。这种宣扬官贵民贱、官智民愚、官管民从、官享民供为天经地义的东西,从根本上讲,只是为皇上制造更多的奴隶与“醉虾”。 这对于保障封建王朝的皇基永固,国祚长久,显然是有益的,却是以牺牲和剥夺民众的基本权利为代价的。在形式上,孔子的徒孙叔孙通,按传统儒家礼仪为汉高祖刘邦设计了一套朝仪。通过这套仪式,出身沛县“乡镇干部”的刘邦,才真正体会到当帝王的无上尊荣,不禁感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资治通鉴·汉纪三》)这意味着,儒家通过“程序”进一步强化了君主制度。马丁却恰恰相反,他作为当时美国社会中被压迫、被侮辱的群体的一分子,他的思想与追求,始终是以保障和实现广大民众,特别是美国黑人群体的平等权利为依归的。他说:“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他以“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斗争理性,坚持不懈地唤醒黑人群众的平等观念与权利意识,以首先实现黑人群体挣脱自身心灵枷锁为目的。经过包括黑人群体在内的美国民众的不懈斗争,他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孔子出现在中国的政治中心,似乎与执政党的政治哲学格格不入。毛泽东就以批孔著称,如果不考虑复杂的政治因素,单就文化批判的角度而言,毛泽东在批林批孔中关于“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的意见,“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的看法,仍然有着时代意义。

再者是和谐与悖离,体现了与国家关系的不同。两座人像坐落在国家的政治中心,不可能不考虑与国家奉行的政治哲学的关系。与马丁相伴的另外两尊雕像,一是杰弗逊,一为林肯。杰弗逊是美国国父之一,《独立宣言》的重要作者。他在《独立宣言》中提出的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应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等著名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人类要求独立与进步的斗争,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马丁在演说中就多次引用了宣言的思想。如果说杰弗逊的贡献主要体现于文献方面的话,那么,林肯作为美国总统,其贡献主要体现于实践方面。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美国结束了内战和奴隶制,重新恢复了统一。从他曾经致力的事业来看,林肯也正是马丁争取黑人平等权利的先驱。

而孔子出现在中国的政治中心,似乎与执政党的政治哲学格格不入。毛泽东就以批孔著称,如果不考虑复杂的政治因素,单就文化批判的角度而言,毛泽东在批林批孔中关于“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的意见,“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的看法,仍然有着时代意义。考察中共创始时期的政治哲学,陈独秀早在90多年前就曾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如果有人认为,我们党幼年时期的理念尚不成熟的话,那么,可以考察我们党如日中天时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答路透社记者问时指出:“‘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通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1945年9月27日重庆《新华日报》)毛泽东的主张,显然反映了我们党对于民主自由的强烈追求,而这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哲学有着多么巨大的反差!过去一个时期,每逢重大政治节日与活动,天安门广场悬挂的巨幅画像,除了毛泽东,还有孙中山。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生以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为己任,而民主共和的理念与孔子学说是完全相悖的。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孙中山与康有为有一段精彩对白,孙中山指出:“四书荼毒生灵,五经钝化人心,三纲生产奴才,五常捆绑性情,这是文化之病;普天下之大众,食不能果腹,衣不能暖身,而王爷大官,骄奢淫逸,盘剥不止,这是经济之病;所有这些病症都是一个总病根,那就是政治之病——华夏四千年的专制之病。”

此外,还体现了政治文化方向的不同。无论塑像或雕像,作为政治文化标志,自然要反映进步的政治信仰与时代的文化价值。以我国的经验看问题,每当社会处于变革与进步时期,孔子及其政治哲学就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遭到抵制和批判;每当社会处于保守与守旧的时期,孔子就会被重新提起,甚至褒崇有加。袁世凯称帝,曾大造舆论,一方面指责民主共和之不合国情,一方面鼓吹尊孔读经,组织全国祭孔,“树尼山教义以作民族精神”。张勋复辟,也同样闹过丑剧,竟然要求将儒教定为国教,胡说“若弃孔教,是弃国魂”。甚至侵华日军也靠尊孔以“奠定东亚新秩序之基础”,以“提倡孔孟学说,贯彻王道主义”为指针,把尊孔作为“以华制华”的思想工具和实现其政治目的之工具。李大钊作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以其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与文化敏感性明确指出:“现代的社会,就有几个尊孔的信徒,天天到曲阜去巡礼,天天戴上洪宪衣冠去祭孔,到处建筑些孔教堂,到处传布‘子曰’的福音,也断断不能抵住经济变动的势力来维持他那‘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威灵了。”(《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即使在确定两座人像竖立的程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马丁雕像早在1993年由美国的民间组织筹备兴建,2000年经美国国会批准立项。而孔子铜像的兴建,既未见公开论证,亦未经人大批准,这样一座竖立于国家政治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就悄悄地出现在长安街头。孔子铜像连同基座高9.5米,被媒体解读为“九五之尊”,看来真有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意味了。

研究孔子,作为一种文化课题,自然有其必要。从一般意义上讲,孔子文化虽然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然而,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作为2000多年前的思想和文化,之于21世纪的中国,可供借鉴者毕竟不多。在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之尊孔,也许有利于维持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的超稳定结构。在近代中国,封建统治者之尊孔,却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无法摆脱丧权辱国的命运。当今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正是当代中国自觉打开国门,主动融入世界文明,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当今中国的发展之不尽如人意之处,则是由于在汇入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往往自设羁勒,自以为是的结果。孙中山晚年极其重视把握和顺应世界潮流,他反复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因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以为戒。
 

推荐阅读:

世界上最大的16座著名雕像 中国竟有五处上榜

安徽庐江县泥河镇一小学获赠孔子雕像

福州:严复雕像“回归”马尾 坐落于马江渡广场

孔子雕像在塞尔维亚重见天日

(来源:人民网)

编辑:罗汉松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浙ICP备19043241号-2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