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访谈 > 详情
详情

刘谯:现代景观设计 让城市更“人文”

个人简介:

刘谯,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现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景观设计系主任。长期从事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合著书多本,设计作品屡次获奖,许多已建成并获得社会好评。

用设计“镌刻”记忆

还有一类环境是比较特殊的—在城市中间有很多这种纪念性的环境,是需要我们去建造的。如南京新街口,就设计了孙中山先生雕像,这种纪念性的环境,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再譬如美国的9.11纪念园。它是非常纯粹的一种设计,就是在两个楼原来基址环境中,在基址环境上继续往下挖,下陷,他们想表达的精神意境应该是将沉痛、悲痛埋入地下,一直往下去,沉痛倾泻而下。所以这两栋完全就是它的基址环境,然后再种上树木。它的周边,每一个在事件中遇难的人,名字都被刻在钢板上,镂空刻的,没有丢掉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周围环境用的颜色也很干净,营造出浓浓的肃穆感。

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则建造了一个大屠杀纪念广场,整个广场全部用巨大的石碑给罩满,人们可以在中间穿行,中间的道路只有一米宽。石碑在远处、在边界的时候是比较矮的,甚至你可以坐上去的,但越到中间越高,到中间最高的地方有三米。所以这样的设计,就用了非常沉痛的碑体这样一种状态,整个在蔓延。人们穿行在其中,走到中间的时候,就会看不到自己,看不到外面,这种沉痛的情绪就渲染就充分表达出来了。

英国的海德公园,也是一个纪念性的环境。其中一处草坪上面,是戴安娜王妃纪念园。设计师设计的时候,希望它像一个非常美丽的项链一样。其中能有水,水象征着戴安娜王妃的一生。设计师通过很多细部设计,把水变得有千变万化,并且在非常优美的项链状的形态中间穿行。我们中国可能在做纪念类的环境特别容易走成定式,要么就树一个高起的碑状物,要不就树一个墙。

国内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现在景观设计方面,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们经常会看到移植大树,大部分是到山里面去把农村环境里面漂亮的树挖来,也有一些是把苗圃里好看的买来,有点像挖东墙补西墙的感觉。所以我们城市环境美好了,可能农村环境就破坏了。还有就是大拆大建,到处都在修、都在挖。可能目的是好的,但我们的速度、程序、计划都应该更理性些。

我觉得可能有四个问题,第一就是我们的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一个城市绿化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基本上是扁平状的。城市中间放点灌木,放点花草,而且这些灌木花草北京和广州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的景观设计其实还处于一个基础性建设的这样一个层面和阶段,所以就没有办法谈太多的艺术性追求。第二是我们的设计理念比较单一。我们看到很多城市的面貌是一样的。为什么吴良镛先生提出来“千城一面”,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很多时候设计理念是一样的,大家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不去做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很多都是大广场,地面铺的都一样,缺乏层次性以及艺术性。第三,我们对生态设计关注不足。西方的景观设计特别注重生态性,如果景观设计中生态性非常少,这个设计是无法成立的。莫以为种两棵树就叫生态了,你还要考虑到循环、可持续性,还有你在建造过程中间耗费的资源,它占多大比重,等等。第四个可能就是拿来主义。我们的广场都差不多,山东的、大连的都差不多。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欧风的小区,基本上都是崇洋媚外的结果。我们就把别人东西直接拿来,这种抄袭、模仿,反而把我们国家非常美的园林文化给丢弃掉了。

景观设计,国内起步才刚刚十几年。因此,我们的城市建设中间,对于景观设计的建造,还是有非常多的需求。而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本报记者耿联根据刘谯在南京图书馆的讲座编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推荐阅读:

刘秀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城市园林

黄兴国:生态红线是“高压线”

张田欣:努力实现治污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周生贤: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浙ICP备19043241号-2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