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访谈 > 详情
详情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我爱这土地

个人简介:

中国第一个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创始人、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他同时也是建设部、青海省、北京市、苏州市等政府部门的专家顾问。

俞孔坚其人:

    中国第一个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创始人、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他同时也是建设部、青海省、北京市、苏州市等政府部门的专家顾问。 

    2008年9月22日清晨,在通往北京市长之家七层会场的楼道里,两位服务生的对话格外引人注意。

    “听说今天来讲课的老师非常厉害,快收拾,咱们待会也一起去听吧。”

    “我知道,就是上次那位被市长们围着要签名的俞老师,今天我一定要好好看看他!”

    这位“俞老师”就是俞孔坚,作为中国景观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是人们眼中的“学术明星”,是各地官员“追捧”的对象,是媒体记者追逐的焦点,在业内颇受争议却又最受瞩目……这都是公认的,但在见他之前听到这样的对话,还是不禁让人感叹他的影响力已远超出了一个专业领域的范畴,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1

    “我所做的工作,不只要告诉这些决策者们什么是错的,更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城市设计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观,我是在为我们的城市进行一次新的思想启蒙运动。” 

    走进会场,老师还没来,但“学生们”都已就座。这不是一群普通的学生,从他们每人座前立着的桌签中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称呼——乡(镇)党委书记,此次讲座是建设部为安徽省宣城市基层干部举办的城乡规划管理专题培训班。

    8点整,俞孔坚迈着大步走进会场,个头挺拔,面容俊朗,装扮轻便,一股书生的儒雅之气从他身上自然流露。

    “俞老师是中国第一个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创始人、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他同时也是北京市、青海省、苏州市等政府部门的专家顾问……”在主持人的介绍中,俞孔坚迅速完成了讲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重归桃源:生态与人文城市的主张与实践》是俞孔坚讲课的题目。讲台上的他笑容可掬,气定神闲,从远古的人类如何择良土而居,敬天地而避灾害,进而讲到人与大自然该如何和谐发展,如何寻找生存空间的“生存艺术”。古老而充满哲理的中国景观设计历史被他描述得如诗篇般美丽:“我们曾经体验过,而且在当今的中国仍存在很多可以被称为’桃花源’的乡村。它们是数千年来先辈们与各种自然灾害较量后的经验产物。这些经验教导了我们的祖先如何构建并维持’桃花源’,正是这门’生存的艺术’,使得我们的景观不仅安全、丰产而且美丽。”

    随即,他话锋一转,言辞犀利,拷问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峻的环境问题:每年环境与生态破坏的代价是年GDP的7~20%,我们该如何应对由环境资源危机引发的生存挑战?城市中四处充斥着“异常景观”,它们在过往封建帝国的华丽与现代西方的纷繁复杂之间不知所措,这样的景观是否还能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身份?背离了能庇佑我们生活的信仰,粗暴地割断了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这样的生存空间是否还能被称为精神家园?

    “城市和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回归生存问题,寻找当代中国人的身份,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讲台上的俞孔坚开始激动起来。他提出要用“反规划”的途径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发展。他呼吁各地在发展中应回到土地,回到平常,回到真实的人地关系中,构建“寻常景观”、珍惜“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重建天地、人、神的和谐。

    会场里鸦雀无声,只有俞孔坚的声音在回荡。以生存的名义重建城市,反映土地和人的真实关系,在这堂课上,俞孔坚深入浅出地将自己多年来苦心研究的关于土地、城市和景观的规划设计理论表达得淋漓尽致。

    “重归生存的艺术,创造和谐城市,将土地与城市设计艺术与治国之道相结合,便是时代赋予各位的重任!”俞孔坚的话掷地有声,落在每一个听者的心上。

    “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安徽省宣城市旗阳镇副书记马忠详课后不禁感慨:“我们虽不直接参与规划设计,但在决策方面,急需要补充一些专业知识,听俞老师的课太受启发了。不是去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从本地实情出发,去构建更适合人生存、居住的城市和环境。”

    讲座结束后,记者跟随俞孔坚回到他在中关村北大科技园的办公室。俞孔坚告诉记者,他曾与多位市长交流过,感觉他们是那么迫切地想通过城市景观来建立政绩。“其实真正的政绩不在于为当地建了什么,而在于给当地留下了些什么,这才是后人真正要纪念的。”

    “我所做的工作,不只要告诉这些决策者们什么是错的,更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城市设计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观,我是在为我们的城市进行一次新的思想启蒙运动。”说这话的俞孔坚依然温文尔雅,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底气十足的自信。

    一次新的思想启蒙运动?他所做的确是如此。回国11年,他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从给部长讲课,到去全国的市长班巡讲,再到现在被大部分县长、镇长、乡长尊称为“俞老师”。他所写的《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一书,从2003年第一次印刷至今,已重印十几次,中国的城市建设管理者与决策者们几乎人手一册。俞孔坚成功地向他们传播了自己的生态与人文城市建设理念。

    “现在不少城市的城市规划干部每换一任,就请俞老师过去给干部们讲课,再派一批干部到北大景观学院来培训10天,用他们的话说是先保证接受北大的思想,再来执行具体的项目。”俞孔坚事业上的伙伴、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告诉记者。

    “很令人感动。”俞孔坚的目光停留在他办公室那张近两米长的会客桌上,上面还留存着之前客人们用过的未来得及收拾的功夫茶杯,“经常会有各地的市长、局长们来我这里,没有任何官架子,大家就是坐下来讨论问题,这一点真的很让我感动。”

    像是为了印证俞孔坚的话,采访间隙,浙江省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局长程进一行来拜访俞孔坚,“晚上8点的飞机离京,走之前我们一定要来俞老师这儿坐坐。每来一次,我们都接受一次新思想的洗礼。”

    “敢于创新,善于传承。”临走前,程进给俞孔坚做这样的评价。

    陕西省一位领导曾如此评价他——“俞孔坚给中国的规划设计,带来了新鲜空气。我们现在面临着太多的问题,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是俞老师让我们明白,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建立在对自然、对人关怀的基础之上,一定是建立在源于中国这方土地,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基础之上。” 

    2

    “穿行在祖国南南北北的城市乡村,于风雨兼程花开花落中书写河流山川,这种感觉让我热血沸腾,我因此而不愿停下脚步,因而也没有了黑夜与白天、酷暑与严寒。曾经有很多个瞬间我甚至疑惑于自己的沉醉,但我知道一切都有原因,一切都有源头。” 

    “我关于中国土地、城市与环境危机的认识,和对生态与人文城市理想的追求都是可以被证明的。通过整个国际城市发展经验和教训来证明;通过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理论的发展历史来证明;通过’土人’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来证明。”

    “土人”的全称是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1998年,俞孔坚在他回国的第二年创办了这家公司,作为一个提供土地、城市、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服务的实体,俞孔坚在一边教书一边做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一边用他“土人”首席设计师的身份实践着他的“土人”理念——重建人与土地之间的和谐关系。

    “土人”的第一个项目是将广东中山粤中造船厂改建成公园。俞孔坚接到这个项目时,船厂已经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拆迁商,准备通过卖锈蚀的机器和破铜烂铁,获得利润。

    当俞孔坚来到这个老船厂考察时,空中悬挂的电线,地上堆砌的“破铜烂铁”、砖头瓦片,断墙上留存的红色标语、毛主席画像,还有那精致的木结构车间、铁轨、灯塔……都让他激动不已:“在这片荒芜的厂区我听见时间在倾诉,这个场景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一段记忆。”

    他找到当地的领导满怀深情地说:“难道50年风雨运动的经历,几千位在岗和退休工人的精神寄托,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只值60万元人民币吗?它们是无价的!”随即,他提出了主要设计思路:以造船厂为主题,保留部分机械设备及厂棚,把一些齿轮、机器甚至铆钉作为道具,四周种上野草,建立一个工业主题公园,唤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年代的追忆。当地的领导被感动了,随后花了150万元与拆迁商解除了合约,赎回了这个被称为“只有烂铜烂铁”的工厂,登记并封存了废旧的机器,测量并保留了重要的厂房和船坞。

    两年后,被他改建成的中山岐江公园以一个历史符号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这里没有围墙,游人可以从任何一个方位走进这个刻着工业时代印记的地方;这里没有弯曲的小径,四通八达的直线路网不仅给穿行于此的人们带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浙ICP备19043241号-2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