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访谈 > 详情
详情

张锦秋:藏起文学梦 迈入建筑行

个人简介:

张锦秋,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36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2—1964被选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其间,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由于张锦秋的早期研究课题是与绘画、文学交融的中国古典园林,她所处的创作环境是有三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古都西安,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溶为一体。

    张锦秋的建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清华大学是学习研究阶段,《颐和园后山西区的园林原状及造景经验》为代表作;在设计院工作进入建筑创作阶段,西安大雁塔景区的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群贤庄小区,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建筑学会创作奖,被誉为“新唐风”;此后她将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展到城市设计:西安钟鼓楼广场(建设部优秀规划奖)、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群体建筑(陕西省、建设部及国家优秀设计奖)、已竣工的黄帝陵祭祀大殿及大唐芙蓉园为其代表作,由于工程项目不同的性质和环境,建筑创作的探索呈多元化。

    鉴于张锦秋的学术贡献,1991年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6年被母校清华大学聘为双聘教授,1999年和2004年当选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2005年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张锦秋

张锦秋:唤醒中华建筑魂

    1936年10月,金秋季节,她在“锦官城”成都呱呱坠地,长辈取名为“张锦秋”。

    这个名字正好对应着叙事的三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哪知道多年以后,张锦秋真的成了个“人物”。

    从1987年至今,她一直担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1年,她获得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0年,她荣获梁思成建筑奖;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评选中,她主持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榜上有名……

    对于这些荣誉,张锦秋不太在意。“建筑师就是个服务行业,不必看得那么高。”说话时,她带着一丝微笑,慈祥,谦和。谈及开心处,她掩面大笑,发出“真逗”、“特逗”的感慨,和蔼亲切,一见如故。

    她的办公室里除了书就是花草,离西安北城墙只几步之遥。城墙维系着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魂魄,而张锦秋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心血,设计出一座座雄壮秀美、质朴舒适的建筑作品,和城墙一并呵护着西安,传承着中华建筑的千年文脉。

    藏起文学梦 迈入建筑行

    巴金对她说:“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追求和崇拜的目标”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字里缺少“事件”成分的张锦秋,小时候对讲述“事件”的文学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

    1948年,她随父母举家迁往上海,进入上海市立务本女子中学(后更名为本立第二女中)就读。很快,学校图书馆里的老师就认识了这个小姑娘,因为她成了这里的常客。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屠格涅夫……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她悉数拜读。很快,小小图书馆满足不了她的胃口———能读的书她都读了。

    张锦秋开始展望自己的作家梦。她提笔向巴金写信求教,并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巴金这个笔名的“金”字来自于克鲁泡特金,但这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你怎么可以崇拜他呢?

    在热切的盼望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巴金回信了。现在信件已经遗失了,但张锦秋依然记得巴金给出的解释:“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追求和崇拜的目标。”

    巴金的回信让她兴奋不已,就在作家梦正酣时,父亲的一席话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临近填报大学志愿前,父亲要求张锦秋放弃当作家的想法,理由是从事专业文学写作必须具备非凡的天赋,光作文写得好成不了大气候。他还分析了张锦秋的学习情况,认为她的数理化成绩不错,美术也不赖,适合当建筑师。

    张锦秋说,父亲期待她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还因为他有个愿望,当时她的兄长已经在学习造船技术了,父亲希望两个孩子一个造海上的房子,一个造陆地上的房子。

    “我父亲说得很浪漫,让我觉得当建筑师和当作家一样浪漫,我就应下了。”现在细细回想,张锦秋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抵触就听从了父亲的劝告,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

    她的父亲学土木工程出身,毕生从事公路技术工作;她的母亲曾就读于当时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课程考试拿过满分;她的大舅舅留德学习建筑设计,一度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而姑妈张玉泉更让她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建筑设计的美妙。

    张玉泉是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师,也是我国首位独立执业的女建筑师。在上海期间,张锦秋一家就住在姑妈张玉泉宽敞的家里。

    张锦秋至今记得,家里的餐厅、卧室都放着大幅的图纸板,高高的绘图桌,她经常在这些桌子的大图板上写作业。橱柜中摆放着许多建筑杂志,张锦秋有事没事就拿来翻翻,当娃娃书读。特别是客厅的墙上挂满了张玉泉设计作品的照片,“照片上的房子好漂亮,都是我姑妈设计的,我可自豪了。所以,从小我的印象里,建筑设计是一个崇高而美好的职业。”

    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让张锦秋毅然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弃文从工。不过,爱好文学练就的修养让她受益一生。文学的气息,充盈在她作品的形与神之间。

    大师身言教 徜徉清华园

    梁思成对她说:“你有志于研究中国园林,这很好” 

    1954年,张锦秋如愿迈进清华大学校门,就读于建筑系。从1961年开始,她留校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建筑学术泰斗梁思成先生。

    在本科学习期间,张锦秋总是怀着仰慕的心情,远远地看着这位整个建筑系的学术领袖与精神领袖。一旦跨入他的门下,张锦秋发现,这是一位平和、亲切、儒雅的前辈。

    梁思成的书房成了师生之间的另一个课堂。张锦秋对这个“教室”里的摆设历历在目:“书房朝南,两个大窗,十分敞亮。房间东端当中布置着梁公的书桌。书桌对面的西墙排满了书架。书桌右前侧是一条长沙发。左前侧是木茶几和靠背椅。小屋子简朴舒适,紧凑而不拥挤。冬春之交,梁公喜欢在书桌右角摆一盆‘仙客来’,挺秀的朵朵红花显得生意盎然。”

    就是这样一个温馨的所在,为师者侃侃而谈,求学者洗耳恭听。梁思成言行的点点滴滴,张锦秋铭刻在心。

    有一回,梁思成说他喜欢豪放的、有“帅”劲的艺术风格,但是他的字和画工整有余,“帅”味不足,并引为一生的遗憾。他还顺手从案头拿起一份手稿让张锦秋看,并道:“看到自己‘帅’不起来,所以我就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字,至少要使人家看得清楚。”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张锦秋说:“就是这句话,使我以后再也不敢伸胳膊伸腿地乱写‘自由体’了。”

    梁思成对这位“女将”关怀有加。当时他准备全力研究宋代《营造法式》这本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打算让张锦秋也参与研究,但这个学生却自有主张。

    张锦秋参加了建筑历史教研组的古建筑考察活动,去了承德避暑山庄后又到无锡、苏州、杭州、扬州、上海考察了古典园林,“我彻底为之倾倒,中国古典园林太有味道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时隔将近50载岁月,张锦秋回忆起中国传统园林给她带来的震撼,还兴奋不已,感慨系之。

    情定园林,她决定论文选题围绕园林展开。但张锦秋感到自己好像犯了什么错误,因为有老师和同学告诉她,别人想跟梁先生一起工作都苦于没有机会,你张锦秋怎么可以这样自作主张!

    张锦秋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怀着一份忐忑,她走进了梁思成的书房。“那是一个黄昏,斜晖脉脉,书房的空气宁静舒缓。梁公笑容可掬地坐在他的圈椅上,又像是讲正事,又像是聊天地谈了起来。”张锦秋曾经这般诗意地写道。结果,梁思成尊重她的意愿:“你有志于研究中国园林,这很好。”当即指派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担任张锦秋的论文导师。

    后来,张锦秋的研究课题与颐和园后山有关,其中涉及乾隆关于后山西区风景点的11首诗作。由于乾隆写诗喜欢用典,有些近于冷僻,张锦秋就用小纸片抄好这些诗句,向梁思成请教。“万没想到,对我的提问,他随口就说出了出处。”张锦秋举例说,像“椰叶定无何足拟”句中的“椰叶”的出处,梁思成立即说这引自《吴都赋》“槟榔无柯、椰叶无阴”一句。

    当时,梁思成兴致很浓,在这些抄写诗句的纸片上亲笔写下注释,这些纸片张锦秋一直保留到今天,“尽管都发黄了,但我视如珍宝”。说话时,她沉思神往,满怀深情。

    前段时间,梁思成在北京的一处故居面临被拆迁的危险,张锦秋很是揪心,如今总算保留了下来,她说有机会到北京要前往拜谒。

    在她的心目中,梁思成是一位卓越的学者,“他的热情关怀,他的渊博知识,对专业真挚的感情,继承发扬祖国建筑传统的雄心壮志,对于鼓励我们年轻一代热爱专业、树立良好的学风和为祖国的建筑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和梁思成一样让她深受感染的,还有莫宗江先生。

    他是梁思成手把手教出来的,没有大学学历,但被破格提拔为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决定让他担任张锦秋的园林论文导师,因为“他对古典园林研究很深。不但对造型、尺度十分精到,而且对这种东方的美有特殊的感受,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情一景都能讲出许多道理。”

    让张锦秋情定中国园林的两次考察活动,领队正是莫宗江。“每到一处,他边走、边看、边讲,揭示了许多我们看不出或不懂的美景和典故,特别是点评规划设计的成败,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入情入理。从他那里得来的关于古建筑的系统知识,让我受用终生。”

    莫宗江对张锦秋的研究指导自有一套。他先让张锦秋研究颐和园“意迟云在”、“重翠亭”和“千峰彩翠”这三个处在游览道路上的建筑的景观特色,再让她把昆明湖中的龙王庙这个岛屿作为景点进行研究,然后给她定的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RSS | 产品库
2008年度中国农业网站最具创新单位2008年第五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单位 版权所有:园林资材网 www.cnzicai.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国农业网站百强
浙ICP备19043241号-2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